当前位置:CGXi协作机器人 > 解决方案 >
社科报告:更强调人机协作的关系,不会对制造业带来“就业破坏”
时间:2023-10-06 来源:未知 点击: 580次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报告第20号》联合发布。在预测“十五”期间中国的就业形势时,机器人而人工智能(AI)是“自动化”的新阶段,更强调人机。协作关系不是完全的“机器换人”,不会给制造业带来“就业伤害”。

社科报告:更强调人机协作的关系,不会对制造业带来“就业破坏”

资料图:儿童和机器人互动。

当天发布的绿皮书从十个方面预测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一是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继续并存,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主要矛盾;二是劳动力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劳动力供给相对短缺持续存在;三是人口素质全面提高,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条件增强;第四,劳动生产率分行业,配置效率的源泉从三部门转向行业内部升级;第五是机器人工作结构和技能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六是用工不规范现象普遍, 就业方式和劳动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第七,就业“服务化”倾向继续加深,在创造就业和提高生产率之间存在两难选择;八是劳动力市场区域性不平衡加剧,部分地区就业需求不足;第九,人口流动格局进入新阶段,就业“本土化”和分化并存;第十,就业韧性将面临持久考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将加剧就业风险。

瞄准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机器人对普通工作岗位有替代效应,但不会带来突出的“就业破坏”效应。根据绿皮书课题组的研究估计,新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普通劳动岗位的替代率为19.6%,但同时提高了认知和技能水平以及“人机”协作“运营和管理服务的岗位需求,由于劳动力成本和新技术采用成本的权衡以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新技术在中国造成的岗位流失规模最终取决于人工智能引导的传统行业激进变革的速度和程度。

在这方面,绿皮书认为,机器人而AI是“自动化”的新阶段,更强调人机。协作关系不完全是“机器换人”。新技术使操作技能更容易掌握,低技能工人不会被直接淘汰。跳槽主要在企业内部完成,不会给制造业带来“就业伤害”。机器人AI的使用将提高中国制造业所有工人的平均工资收入。人力资本水平高、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和职业会获得较高的工资溢价。采用新技术带来的技术溢价会加大不同技能和职业之间工资差距扩大的趋势。

Copyright © 2002-2030 苏州昊瓦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鄂ICP备2023010222号-2 苏州昊瓦智能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